当前位置: 首页> 仙居县志 >深改组为儿医难题开药方:系统设计改革路径

两千多年了,语言在变化,服饰在变化,职业在变化,生存方式在变化,山河大地种种外在都在变化,但是人心还是一样的贪嗔痴,一点都没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佛法。 

有一位文人,从小在传统文化底蕴很深厚的书香家庭中长大,所以诗词书法、各种乐器,各地风俗,历史大事等等,都是信手拈来,他曾半开玩笑地说到,现在很流行的的一些漫画,很俗,不上档次。

还有一些很浅显的文章,从很通俗易懂的角度来解释佛法的内涵。于是别人又开始说了,这是心灵“清”汤,不是佛法。扪心自问,如果上来就说苦集灭道,三法印,估计学佛的人都跑光了,因为听不了,也听不懂,因为它太高深了,于是人们又开始谤法了。

末法时代的众生,根性太差,读不了太长、太多、太深奥的文字和文章,于是,便出现很多种漫画,图文,还有法师法语,不解的人,会嘲笑说这是励志名言,和世间法没什么区别。其实区别很大,同样的形式,与佛法结合就成了佛法,与世间东西结合就成了世间法。

这些,都是善知识的一种方便,善巧,为了我们这些根性太差的众生。佛法讲究契理契机,要圆融无碍广度众生。

世界在变,很迅速的变化,但是贪嗔痴的烦恼,并没有改变,更没有减轻,反倒是越来越炽盛。所以,在两千多年前所宣说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等,依然能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无论哪种方式,能让我们的贪嗔痴烦恼减轻的方法,就是好的。所谓一切法,皆是万法。

修行有两种方法,一种从最基础的开始,一步步走上去,另一种是先从最高的开始,发现条件不够了,再一步步的退下来,从最基础的开始,再一步步上去。我们大部分的时候,是不会承认自己条件差的,总要吃尽了苦头才愿意回头。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些话,我们听了无数遍,渐变成了一种口号,乃至于耳朵都起茧子了,却很少去体会其中深意。慈悲度众生,开演方便法门,归根到底是告诉调伏烦恼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听开示,可以是诵经持咒,也可以是出坡劳动、学习承担,而其本质还是内在的戒定慧在发挥作用。

佛门把饥饿视为饿病,所以把吃晚饭,叫做药石,因为药是用来治疗饿病的。饿病是如何治好的呢?比如肚子饿了,有人爱吃馒头,有人爱吃米饭,有人喜欢吃面条,是因为其中摄取了能量,所以肚子能饱,却不应该执着于是包子还是馒头才能填饱肚子。所以,如果抓住了调伏烦恼的关键是提升自己内在的戒定慧功夫这一条本质,无论接触的东西有多繁琐,外在的境界有多复杂,多嘈杂,都不会有太多的偏差。因此,无论哪种法门,能提升我们内在的戒定慧功夫,就是好的。 

何为戒定慧?《解脱道论》云:“戒者威仪义,定者不乱义,慧者知觉义。”戒,规范身语行为,完善道德品行,戒住自己内心的烦恼,不损恼他人。何为定?内心寂静,执持善法的力量,专一自如。何为慧?用智慧的眼睛去看待一切事物表象及内涵,能契理契机,恰到好处,圆融无碍,令众生欢喜。

沧海桑田,变化万千,可人的烦恼还是一样的炽盛,虽然弘法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它的本质还是戒定慧,它的目的,都是灭除贪嗔痴。

经典的文言文,烧香拜佛,晨钟暮鼓,乃至于各种新媒体,都是外在的形象,让我们能够有心力去处理生活中种种困难和挫折,解决家庭中的矛盾、事业上的矛盾,以及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佛法就在我们的身体、语言、思想的每一个细节上,在每一次举手投足之间。


编辑:竹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耀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