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仙居县志 >狂投132家公司,亿万富翁贝索斯和亚马逊都涉足了哪些领域?

沧海桑田见杭城

隋炀帝的雄才伟略也导致了不息的劳役,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天下死于役”,很快,这句古语就应验在了隋炀帝身上。一时间群雄并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隋朝短暂的31年,却成了后来之君的盛世,也为日后江南成为中国财赋之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国井·引水入城,蓄水养民



杭州城的繁荣从其人口增长速度就能略知一二,据《乾道临安志》记载:“隋废郡为杭州,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开元中,户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八。”短短百年间,人口速增五倍。杭州成本为江海故地,虽已成陆,但地下水泉仍苦咸难饮,河道沟渠也因地而居,暂无饮水之忧。但随着城区拓展,人口徒增,饮水成为杭城百姓最为头痛的一大难题,远离西湖的居户只得每日备受远汲卤饮之苦。

新上任的杭州刺史李泌见此情形,决定首先解决杭城百姓的饮水问题。经过一番实地考察,精心筹划,一场声势浩大的“引水入城”工程在西子湖畔展开。李泌先组织工匠民夫在涌金门至钱塘门之间垒石围湖筑成数个入水口,内置可启闭的水闸;再掘地为沟,砌石槽,内置竹管(后改为),引西湖水入城;最后在城内人口殷繁处开凿六万蓄水大池,大池与输水管槽相通,池上再砌上相国井、西井、金牛井、方井、白龟井、小方井等六眼水井,俗称“六井”。李泌这套由入水闸、管槽、出水大井等设施共同构建的城市给水系统,和今世的自来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不但解决了杭城百姓饮水难的问题,也为日后城市东扩创造了条件,从此以后,杭州城“民足于水,井邑日富”。自李泌之后,白居易、钱镠、苏轼等历代官吏都极为重视杭城百姓的饮水问题,在筑堤捍湖、兴修水利的同时,还多次对六井进行疏浚修缮。随着杭城地下水泉逐渐淡化变清,六井的蓄水功能也慢慢减退。明代,六井中仅存相国井、西井。入清后,最后两井也相继荒废填埋。民国后,人们为纪念李泌的功绩,在原相国井故址上砌了个红砖井栏,以志旧迹。

李泌,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少年神童,古时蒙学教材《三字经》中所举两位神童,其中一个是北魏的祖莹,另一个便是这盛唐的李泌。“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唐玄宗初见李泌后,大悦,说道:“是子精神,要大于身。”敕其家曰:“善视养之。”李泌后果成大器,官至宰相。


相国井,唐李泌所筑六井之一,因李泌后官居相位而得名,井上过去曾覆有一亭,旁立相国祠,井亭桥,后祠亭桥皆毁,古井也逐渐堙没。1987年,人们在古井原址上复建了国相井井圈护栏,立石纪念这处泽被杭城苍生万物的生命之源。



文章摘自《寻城记·杭州》,作者 田飞、李果,商务印书馆出版,2012年3月第1版,2012年3月北京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