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仙居县志 >受Covid-19冲击的OLED电视市场,OLED领域将增长


往事成云烟,沧海变桑田。松江最能生发出“沧海桑田”之感的一个地方,就在浦江之畔的这个老镇——泖港。


泖港四面环水,流经此地的谷泖河道长年淤塞,终变作万亩泖田,被称为“泖田问秋”,无限沧桑之感,现为松江二十四景之一。


松江作家黄忠杰先生在《梦醉三泖九峰》中写道:“常荡舟于烟波浩淼的三泖之间,当东西两条泖河穿越过万顷良田在汤村西南合二为一的时候,河面徒然宽阔起来,而两泖交汇时留下的圩地,恍若漂浮在大海中的一叶绿舟。”



泖港镇位于黄浦江南岸,为浦南地区三镇中心,是千年松江的十一大古镇之一。要细说泖港,还得先从“泖”这个字说起。




泖,华亭水也。《康熙字典》释:“泖,水名。在吴华亭县有圆泖、大泖、长泖,共三泖。”古时候的三泖 “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宋〕何薳 《春渚纪闻·泖茆字异》)


历史上三泖与九峰齐名,并称为松江“九峰三泖”,自古以来便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唐宋以来历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如唐代陆龟蒙,宋代宋庠,元代杨维桢、倪瓒,明代顾清、董其昌、陈继儒等皆慕名来游,吟咏不绝。



三泖图(松江档案馆藏)从南往北分别是:长泖、大泖、圆泖


有诗为证:


三泖凉波鱼蕝动,五茸春草雉媒娇。

〔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吴中书寄汉南裴尚书》


长泖东南近秀州,半为烟水半汀洲。

鹭鸶飞破夕阳影,万点菱花古渡头。

〔清〕黄霆《松江竹枝词》


万顷白云迷客棹,一湾秋水下斜塘。

〔清〕杨日照《从长泖过斜塘》 


三泖之中,“大泖”的故地所在就是今天的泖港。下面是由土生土长的泖港人@zhu77拍摄的泖港照片,由她的镜头带着我们走进这座老镇



先来走走泖港镇上一条被历史尘封的百年老街——中大街。



昔日这里商贾往来、颇为繁盛,如今已是破败不堪、繁华不再,只待拆迁。



不过走在这条静谧的老街上,掀开历史的尘埃,倒是能勾起不尽的岁月沧桑。



泖港,旧时不叫泖港,而叫做“氽来庙”。氽(tǔn):水上漂来的意思。关于氽来庙的来历: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秋,斜桥旁,突然地面有响声而裂开二尺多口子,成为水沟,此后沟中有一佛像汆在水面。乡民们都感到惊奇,于是,就筑庙供像祭祀。此庙当地俗称“汆来庙”。



后来这里渐渐发展成集镇,氽来庙就被沿用为镇名。镇集的形成在清朝晚期:清咸丰初期(约1851年)在此设立厘卡局(因地处江浙沪水路通道,有“活水码头”之称,官府便在这里拦船收税),俗称“卡子”。当时有顾、吴、陈三姓搭草棚设摊,后逐渐发展成镇,名为氽来庙。



至今一些上了岁数的泖港当地人仍习惯把泖港叫作“氽来庙”或“卡子”,把“到泖港镇上去”称为“到卡(卡子)老(上)去”。(泖港镇名要到解放后才改的)




以前集镇呈长方形,街道自东至西往北,全长约700米,宽3至11米不等。



现在这条老街上的年轻人大多已经移居松江或者上海,只剩一些独孤老人。



中大街上还能看见昔时的大宅。



院落、深巷、山墙。



泖港老饭店也是颇有历史。



更多的则是危房,等待拆除。



中大街往东,有座教堂。



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当走出中大街的厚重沧桑,至大泖港河边看着江水激荡,忍不住还是会怀念当年记忆中的那个远方。



当年河畔有个老厂,老一辈的他们很多人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如今人一个个走了,幸好还有她相伴。



泖港中学高中74届校友沈斌教授在《故乡的情思》中写道:四十年前,这里没有一座通往外界的桥梁和一条公路,与外界的联系都要通过渡船。我父亲就是一个摇了几十年的摇渡船工。我很小时候就跟随父亲漂泊在渡船上,摇过了我的童年光阴,也摇出了我的童年梦。七岁那年,我就学会了摇渡船。我梦想着哪一年的某一日,我会摇着渡船,走出我视线中的故乡,外面的世界究竟多大?多精彩?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有幸我们见证了这片土地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历史时刻:


1975年,泖港镇三角渡改装机轮摆渡,结束手摇渡船的历史。

1976年6月29日,松浦大桥建成通车,改写了黄浦江无大桥的历史。

1982年6月16日,泖港大桥竣工通车,横跨大泖港承接叶新公路,结束了泖港过河靠摆渡的历史。

2015年12月30日,黄浦江上的第12座大桥辰塔大桥建成通车,从松江城区到南岸泖港镇原先需45分钟的车程,现在缩短到只需10分钟。并北可接上海绕城高速公路直达上海市区,南通江苏、浙江等地。


如今,泖港是沪郊最干净的生态小镇,被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成为上海首个获此殊荣的乡镇。泖港黄桥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泖港新建村获评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下面我们到泖港镇上去走走:



小镇故事多。



我们大多是平凡之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比如街头这位补鞋的老人:



八十多岁了,修鞋数十载。 家人几次劝他别去了,他都不答应。雨下得再大也都要去的。一年到头过年到了初三初四又想着回去了。老人说并不是为了钱而在摆摊,而是几十年来的习惯,收点手工费。




时光作伴,岁月长情。

我们很平凡,但是也可以很动人。

曾经所有的骄傲与隐忍都算不了什么,

在这里,连沧海都变成了桑田。


—— 致敬泖港



/微松江 | 泖港图摄/zhu77

( 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