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典故 >前海要建亚洲最大交通枢纽, 对标曼哈顿,9条线路构建1小时生活圈,到宝安、香港机场仅需10-15分钟!

前海共规划9条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后将快速连接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北站、罗湖火车站,以及珠三角核心区域和香港机场。届时,前海轨道网密度将达到一流国际化市中心标准。此外,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前海湾交通枢纽的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



被称为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前海综合交通枢纽正式开工。这座占地面积约2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15.9万平方米的交通枢纽建成后,预计将拥有5300个停车位,日客流量将达75万人次,居世界第二。未来的前海将成为陆海空综合枢纽,实现与周边香港、东莞和惠州等城市的快速连接,前海片区将实现深圳市域1小时可达。同时,通过前海枢纽到达宝安机场仅需约10分钟,到达香港机场仅需约15分钟。

前海目前规划了9条轨道交通线路:

1.港深西部快线       2.穗莞深城际线      3.深惠城际线

4.深珠城际线           5.地铁1号线           6.地铁5号线  

7.地铁9号线            8.地铁11号线         9.地铁前南线。


前海交通枢纽站位于前海桂湾片区一单元,是深圳西部最重要的轨道交通枢纽。

深圳最大交通站

前海交通枢纽站用地约20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215.9万平方米。

前海交通枢纽站汇集港深西部快轨、穗莞深城际线、城市轨道交通1、5、11号线交汇的枢纽,集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出租、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接驳方式于一体,规划设计有出入境口岸及机场值机服务设施、上盖物业开发。

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前海交通枢纽站地上是9栋大楼,包括联检大楼和商住楼等。

地下六层最下三层是车库

深圳最大地下停车场

前海枢纽地下六层,深度达32.5,是深圳最大的地下停车场。

地下六层中上面3层为轨道及交通换乘区,下三层为地下车库,设5300多个停车位。

乘客70-75万人

枢纽每天客流量预计将达到70-75万人次。



“在地下层数方面,前海枢纽是国内枢纽中最深的,达六层。这里还将配套深圳最大的地下停车场。”杨树云介绍,前海枢纽基坑总长约830米,宽约100米,地下六层中上面3层为轨道及交通换乘区,下三层为地下车库。


深圳前海交通规划看齐曼哈顿


  一、交通规划愿景



1
枢纽城市—珠三角湾区的枢纽城市,海陆空多模式接入


  借鉴纽约曼哈顿,拉德芳斯等城市的发展经验,前海秉承“枢纽城市”的先进理念,将前海打造成为高密度、功能复合的国际金融中心(CBD),前海的核心与门户。前海湾枢纽占地面积2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是多条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的交汇点,毗邻深圳宝安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同时周边蛇口、赤湾、妈湾、大铲湾四大港口提供便捷水上交通服务。前海湾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海陆空三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支撑前海战略地位,带动前海发展的关键纽带。




2
立体城市—依托TOD理念进行高强度、集约复合的土地开发



  前海以TOD为理念,以高密度轨道交通线网与站点布局为基础,采用高强度,高度聚集的用地开发模式,15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建筑面积2600-3000万平方米,总体开发量与伦敦CBD相当,是纽约曼哈顿CBD开发量的1.5倍。


  同时强调开发密度差异化,围绕轨道站点高度集聚,向周边地区逐渐递减,打造了地上百米至地下30米,空间开发涉及空中连廊、地面与下步行系统、轨道系统、地下道路系统、地下车库、深隧的立体城市。





3
绿色城市—依托水资源打造高品质,慢生活的国际活力水城



  前海水拥有绵延的滨海岸线,三条水廊道公园,一条环状水廊道,水资源丰富,水环境元素独特。依托水资源,强调高品质,慢生活,打造低碳生态城市是前海的又一城市发展愿景。




  二、交通规划策略



  前海区域位置独特,开发面积较小,而开发体量较大,因此前海必须采用契合性、先进性及前瞻性的交通发展战略支撑,未来一定要打造成高轨道(公交)分担率,注重慢行、强调品质多模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支撑前海战略地位,具体交通规划策略如下:



1
打造前海为陆海空综合枢纽,提升枢纽区域辐射力



  (1)引入多条城际铁路和轨道线路,实现与周边城市快速联系


  前海湾综合交通枢纽汇集轨道交通1、5、11号线与穗莞深城际线、港深西部快轨。其中港深西部快轨实现前海与香港的无缝衔接,带动港深西部发展轴发展;穗莞深城际将广州、深圳、东莞联通,促进珠江西岸共融;深惠城际拉通前海、坪山、惠州。多条城际、轨道线路的引入,将实现与周边城市快速联系。



  (2)依托“四条轨道+两条高快速路”,实现与深圳机场与香港国际机场的快速联系。


  前海合作区临近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国际机场,未来将通过轨道交通11号线,穗莞深城际线、港深西部快轨、再加上1号线共4条轨道连通前海与宝安机场;同时滨海大道与沿江高速通过深中通道与机场高架路连通。通过前海枢纽到达宝安机场仅需约10分钟,到达香港机场仅需约15分钟,实现了深圳机场与香港国际机场的快速联系。




2
构建公交优先、步行友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为支撑前海小尺度用地布局模式及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模式,必须将前海的交通打造成强轨道、高公交、重慢行、强调品质的现代综合交通系统。


  (1)“高密度、全覆盖”的轨道交通系统


  前海构建了城际轨道、市域快线及城市干线多层级轨道交通体系,共规划了9条线路,车站21座,合作区内85%的地区都是轨道的步行可达区。



  (2)“下楼乘车、全程提速”的常规公交系统


  前海合作区常规公交以全程提速为目标,乘客的全出行链为切入点,缩短两端步行距离,提升路段运行车速,实现“下楼乘车、快速到门”。规划“快干支”多层次一体化的公交服务网络160条,实现针对服务,剥离了停车功能的附建式场站39个,实现下楼就有站,到站就上车;同时规划了覆盖广泛的公交通道91.4公里,实现路段提速。



  (3)“立体化,复合化”的人行系统


  前海以轨道站点为核心、规划了地块、城市公共空间地下、地面、空中三层立体化步行系统。


  规划地下步行骨干系统约25公里,连通了轨道站点周边200米范围内的所有建筑,及地块与地块之间,同时充分开发地下空间,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规划空中步道系统约20公里,连通了各个地块与水廊道、滨海休闲带、城市带状绿地等公共开敞空间,并兼顾行人的立体过街功能。




3
构筑重品质,多样化的路网体系



  (1)客货分离、到通分离、快慢分离的骨干路网体系


  前海以“客运与货运分离、到达与过境分离、到达交通快慢分离”为原则,共规划“一高、三快、八主、十次”的骨干路网体系,里程180公里。其中妈湾大道,专用疏港跨海通道,实现大货车迅速进港离港,不再穿城而过。月亮湾大道让过境交通快速通过驶离;两组地下道路,实现进出快慢交通分离,同事净化地面交通,将空间释放给行人与公交。



  (2)多样化、分功能、重品质的集散路网体系


  以骨干路网为基底,打造高密度集散路网体系,密度达到11.98km/km2,与曼哈顿地区相近,是深标1.3倍,国标1.5倍。道路设计融入宁静交通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低碳生态,全面保障慢行空间,提升慢行品质并可同时满足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样化出行选择。




  在不久的将来,前海将构筑紧凑便捷、安全低碳、舒适宜人的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以公共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营造低碳绿色、安全舒适的人性化交通环境。在前海交通的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下,前海必将建成为深圳最重要的增长极。(来源:前海深港合作区)

深圳前海将建630万平方米大型地下城

作者:记者赵瑞希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座四通八达、规模庞大的地下城正在深圳前海崛起。前海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近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这个被称为“前海映像”的地下城工程,将是“具有示范意义的商务中心区地下城市空间”。它以交通为核心,涵盖商业、市政设施等,使地下空间成为支撑前海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成为与地上空间相得益彰的“城市倒影”。


根据规划,前海地下空间开发面积630万平方米(不含地下道路及轨道设施),以地下公共交通设施、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为主,适度发展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细节显示,未来前海将有地下停车面积400万平方米、地下公共通道及商业面积130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他面积100万平方米。


地下交通系统是“前海倒影”的核心与主体。前海规划总建设规模约2600万至3000万平方米,就业人口65万至75万人,居住人口15万至22万人。由于前海采用15分钟步行易达、国际产业社区为特色的单元开发模式,地面上路网密,但道路不宽。这与每日区内外50万人的流动量形成冲突。前海必须提供高效、便利的交通方式,才能确保前海的活力。


前海的交通将走向地下。对外快速疏通和核心区到发交通功能都由地下轨道和地下道路来承担。前海管理局规划建设处处长郭军告诉记者,前海综合规划成果规划了12条轨道,设置37个轨道站点,轨道交通是前海交通的主要运力。


围绕轨道站点,前海将建立以地下通道为主、地面通道为辅的轨道接驳通道系统,实现轨道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统的衔接和一体化换乘,实现前海60%的地块与轨道站点直接连通,保障高峰小时约25万至35万人次的轨道接驳和轨道出行需求。


与此同时,前海还将社会车辆引导到地下行驶,规划了地下车行系统,打造“地下道路-地下联络道-地下车库”三级逐级分流系统,地下道路规划总长约5.5公里,地下联络道规划总长约3.5公里,地下道路承担中长距离快慢到发交通,地下车行联络道将串联沿线开发建设用地的车库。郭军说:“规划建设地下车行系统,可以有效地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充分保障慢行品质。”


前海的商业将走向地下。前海规划结合轨道站点周边公共道路下方进行地下商业街开发,站点核心腹地的地块内地下商业空间相互连通,形成发散步行通道。


以在建的前海综合交通枢纽为例,该枢纽汇集了地铁1号线、5号线、11号线,以及穗莞深城际线、港深西部快线5条轨道交通线路,涵盖换乘大厅、口岸设施、出租车、停车场、地下商业及上盖物业等功能。记者看到的模型显示,其地下空间开发最深处有5层,地下一二层为商业街,地铁位于地下三层,城际轨道位于地下四层,地下三层至五层则是停车场;地面则是上盖物业,以及广场等公共空间。


前海围绕轨道枢纽站点规划了总长度约24.3公里的地下步行系统,服务地块面积达到4.78平方公里,占前海可开发建设总用地面积的64%,可服务约65万人。这些地下步行系统直接连接轨道站点周边的商场、写字楼、停车场。“在这些地下步行系统周边,地块之间的联系得到充分的实现。”郭军说。


前海的市政设施也将走向地下。包括停车位、垃圾场等公共设施很大程度上也都将在地下建设。“这不仅能释放出土地资源,还有利于美化环境。”郭军说。


记者了解到,前海共规划利用公共绿地地下空间或结合建筑物地下室空间建设13处垃圾中转站、11处变电站、10处供冷站,39处首末站,地下市政设施的总体规模将达到100万平方米。为了提高停车泊位数量,提高停车便利性,前海还采取了打通各地块地下空间,集约利用停车泊位的建设方式。例如:目前已出让的前海十九单元03街坊地块上开工建设的6栋大楼,但虽然业主不同,但按照地下空间一体化,交通组织一体化,他们将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地块下的停车泊位资源。


此外,前海还在地下修建9.2公里“E型线路”共同沟骨架,纳入给水管、再生水管、电力电缆、通信光(电)缆,预留直饮水管,通过分支管沟服务街坊地块。此举不仅便于各类管网的铺设,还改变以往各种管道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零乱局面。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蔺宏说,前海以编织地面城市空间和街道网络的方式,编织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不再只是孤立的地下洞室,而是互联互通、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是地上之外的城市的另一面。这将使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深圳市前海轨道交通枢纽站综合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Qianhai Rail Traffic Hub Station
获得奖项:
深圳市第十五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 三等奖
编制单位:
项目类型:交通规划
编制时间:2010.9-2012.12
前海轨道交通枢纽站位于前海合作区桂湾片区西侧,未来将建设成为前海地区乃至深圳西部最重要的轨道交通枢纽,承担强化区域联系、整合港深机场优势资源的纽带作用。
总平面
本次规划通过“自上而下”的区域规划以及“自下而上”的项目实施层面分析,多角度权衡服务区域与服务城市的比重、方便换乘与方便城市的矛盾,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实施性较强的轨道交通及城市详细设计方案;本项目作为修建性详细规划,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互为前提、共同推进,协调难度高,对平衡各层面规划的限制条件及弹性发展空间提出了较高要求;项目开展过程中借助国际一流的技术力量,借鉴了目前前沿的理念和经验,同时,建筑设计与工程设计等专业提前介入,共同提出分期开发方案,使研究成果具备较高的实施性。
地下空间规划图

剖面图

相关文章:

马书记说:前海+蛇口自贸区+宝安新城要尽快见到新成效!且看深圳如何PK全球各大世界级湾区!

关于深圳的一切,让我们一起梦向伟大。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一起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