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典故 >VR融资又热了,也开始赚钱了!


据史书记载,唐代诗人杨敬之特别爱才,十分赏识一位叫项斯的士人,便写了一首名为《赠项斯》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这以后,杨敬之碰到人,就赞扬项斯,介绍他的人品和才华,项斯从此名声大振。第二年,杨敬之在长安应试,一举中第。千载之后,“说项”的深刻意蕴,仍然发人深省。


称人之善、奖掖他人,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素养。费孝通先生有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是说,人们从欣赏自己创造的美,到赞扬欣赏别人创造的美,再到相互欣赏、赞美,最后才能共同达到圆融和美的境界。当然,费孝通先生的这种观点,主要是针对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的包容性而言的。文化交流如此,人际交往也不例外。人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闻道有早晚、能力有大小、得失有机缘,现实生活中绝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要想人人都是全才,事事面面俱到,一味地求全责备,显然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表现;相反,如果人人都能持一颗阳光、包容之心,发现别人的一才一技之长,一言一行之美,且真诚地称赞鼓励,传递的就是正能量,绽放的就是真善美,展现的就是雍容大度的素养。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添彩;照亮别人生活的同时,也能照亮自己的心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追溯历史,关于“说项”的美谈不胜枚举。北宋时期,在苏轼的“说项”下,虽有文才但不显世的黄庭坚、秦观、张耒、晁无咎等人渐渐为世人所知,而且在成长道路上各有千秋,后世称之为“苏门四学士”。在西南联大任教时,沈从文发现学生有好的文章,就推荐给报刊,对此,汪曾祺曾说:“我在1946年以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举荐时,沈从文还对人说,汪曾祺的文章写得比自己的还好。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现实中,能否营造“说项”的氛围,是否拥有“说项”的气度,对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这就是要做到知人善任。古人说“为治以知人为先”,又言“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之知人”。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诫我们,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就会出现任人不当、用人失误。有水平的领导者,应了解每位下属的特点,既要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又要掌握其缺点和不足,有“容人、容事、容言、容错”的雅量,摒弃“不讲是非、只讲世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批评、只讲和气”的好人主义,力戒“选边站队、亲疏远近”的“圈子”文化,反对“口惠而实不至”的“两面人”做派,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人才,做到承认差异,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摘自《组工文萃》2017年第二期;来源:《解放军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年国学,沧海桑田;沉浮升降,几盛几衰。国学之知识,不可不知;国学之魅力,不可不悟;国学之精髓,不可不察。学国学,可明得失、鉴是非、知兴替、辨善恶,提高人文修养和德性素养。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学国学,特建此公共平台,旨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国学的温情、敬意、尊重和认同,知古鉴今,温故知新,彰往察来,见微知著,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尽绵薄之力。